李岩听到李子建这话后便又立刻回到了正题上。
只见那李岩眉飞色舞的对那王铁说道:“大帅,属下刚才也说了,这天底下适合当坐寇的地方都被官府给占了去,咱们即使抢到了那也未必能够守护的住。”
“这膏腴之地虽然肥,但这好地方他有人跟咱们争啊,那贫瘠之地虽然差,可这烂地方那没人跟咱们抢啊!”
“这就好比是人人都想家里良田千顷妻妾成群,住着三跨七进的大宅院,家中奴仆成群出门前呼后拥坐着十几人抬着大轿子一样。”
“可这种富贵他是一般人能够享受的到的吗?!”
“说句不好听的,咱如今都已经这般田地,能够找着一片地方坐下来就已经不错了,咱何必又去挑三拣四的呢?!”
说到这里,那李岩看向那王铁问了一句道:“您说说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王铁听到李岩这番话之后,认真的想了一想,这李岩说的话虽然刺耳,但是也确实有道理,王铁没那么本事打下好地方当坐寇,那也就只能选烂地方了。
于是王铁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说的是,咱们确实没得选!”
那李岩见王铁赞同他这一个论点,于是便继续对那王铁说道:“大帅,这张顺之在报告中说过在大别山当坐寇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此地位于豫楚江北三地交界之处,在河南、湖广、淮扬、应天四个巡抚的防区边沿地带。”
“这在大明朝当官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出了事能不管就尽量不管,没好处的事能拖那就拖,有好处的事尽量自己占,有责任全往同僚的身上甩。“
“咱们若是在大别山坐了下来,那这三地四抚必然是整天的推诿扯皮,将这进山搜剿的任务甩给对方,即使朝廷严令四抚进剿,那这四抚为了不担责任也会虚应了事。”
“而咱们正好就可以趁着这明朝的昏官互相扯皮之际,在暗中发展势力扩大自身的实力。”
李岩这话一出,那在一旁的李子建笑着对那李岩说道:“威明兄,有没有一种可能,朝廷碰到你说的这种情况会设立一个专管大别山的巡抚甚至是总督来对付咱们?!”
这李子建看问题那还是比较全面的,这义军渡过黄河进入中原之后,那朝廷果断设立了一个六省剿总来对付流寇,这铁营要是坐在了大别山里,那朝廷定然也会专门设立一个对付铁营的剿总。
在原有历史上,革左五营在崇祯十年之后就躲进了那大别山里面去过起了半流半坐的生活,春秋两季出来抢劫,冬夏两季躲在山里避暑过冬。
朝廷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将原来的安庐兵备道升级为安庐巡抚,并将湖广、河南的部分大别山区划归安庐巡抚管辖,专门对付在山里的革左五营。
李子建虽然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是李子健通过研究朝廷的军事政策,判断这朝廷定然不会看着这三地四抚在哪里因为进山剿贼的问题扯皮导致贼寇做大。
这大别山离着南京可是非常的近,说是插到大明朝心脏上的一把剑也不为过,朝廷为了保证南都的安全,肯定是会设立的这个对付大别山贼寇的军镇。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李子建不太赞同在大别山当坐寇的原因。
...
那李岩对于李子建提出的这个看法自然也想到了,紧接着李岩便对李子建的这个看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子健兄,您刚才所言愚弟也想到过有这种可能,但兄长没有在这官府中混过不太清楚这朝廷办事效率。”
“这朝廷在地方上设立一巡抚所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利益太大,那不是一拍脑袋下一道敕书发一颗关防就能立刻派员上任的。”
“等到哪朝廷察觉到咱们在山中当起了坐寇,再到朝廷商议讨论对付咱们的办法,最后到设立巡抚的方案落地,这个过程没个一年半载那是很难施行的。”
“而等到朝廷正式在大别山设立巡抚之时,那咱们估计也已经将这山中给掌控的差不多了,到那个时候咱们未必就没有反围剿的实力。”
这李岩说的也没有错,就拿这崇祯七年设立的六省剿总来说,早在崇祯五年义军从山西蔓延到北直隶和豫北境内的时候,那朝中就有不少官员提出设立一个管辖多省军务专办流寇的总督。
但因为这崇祯皇帝不愿意放权,再加上朝中的官员们这个意见持有不同看法的人也很多,所以一直拖到义军渡河蔓延到中原之时,实在是拖不下去了,那朝中的君臣才达成一致意见设立一个六省剿总专办流寇。
所以这李岩据此分析判断认为,朝廷到时候也定然会因为要不要设立一个专办山中流寇巡抚的问题上扯皮很长时间。
...
王铁和李子建听完李岩的这番话之后那立刻也就耳目一新,他们俩虽然考虑到了军事上的问题,但是还确实没有考虑到政治上的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