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章 卢氏县

在酒席上王铁采纳了李子建的意见往陕豫交界处的卢氏县转移,第二天一大早便从这陆浑村往嵩县方向开拔,并在队伍的前面用杆子挑着那汤九州的人头。

那嵩县的守备和万胜虽然没有出城袭扰铁营行军队伍的胆量,但也准备在铁贼队伍从县城经过的时候开上两炮,好向上面表示他也“积极”的阻击铁贼从他的防区内过境。

这昨天孔尚兴回到县城的时候告诉这和万胜说汤九州可能淹死在了河里,当时那和万胜有些不相信,怀疑是汤九州吃了败仗抛弃营兵领着家丁跑路了。

因为这昨天跟着孔尚兴一块跑回县城的只有汤部的营兵,汤部的家丁不是被铁营打死俘虏那就是跑的不见人影,所以和万胜才有如此怀疑。

但当那和万胜瞧见铁贼队伍前面用竹竿挑着的汤九州人头之后,那在城头上的和万胜吓的那是两腿都在打颤差点瘫在城头上。

所以这铁贼吓的那和万胜别说是朝铁贼的队伍开炮,为了怕惹恼铁贼,这和万胜吓的把他的将旗都给从城头降他下来,以向铁贼表示他无意阻拦其从县城过境。

不过铁营也没有攻打嵩县的打算,毕竟这嵩县县城城池修的高大坚固且城内有不少的驻军,铁营即使把他打下来那肯定有不小的伤亡。

铁营从嵩县县城安全过境之后,一路往西水陆并进到距离县城有八十里左右的潭头镇,伊水河即是在这个地方改道往南流入到外方山深处的栾川境内。

同时伊水河在这个还有一条往西流入熊耳山名叫“小河”的支流,这条支流大概有一百多里一直流入到卢氏县境内熊耳山中的白土镇,过了这白土镇再往西走个一百二三十里的山路那就到了卢氏县城。

这条路线就是后世G344国道的原型,明代虽然在这条路线上修建有官道,但这明代技术条件的限制这基础建设能力非常的差,再加上这些年来没有怎么维护所以这条路的路况非常的差。

这条路线的总长度加起来也不过两百多里,铁营硬是走了七八天的时候,从五月末走到六月初才抵达那卢氏县城,平均每天行军路程仅三十多里地。

之所以走这么慢,除了道路高低起伏崎岖难行之外,就是碰到了这夏季的山洪暴发季节,为了清理这道路上的障碍都花了好几天的时间。

...

这铁营抵达卢氏县城之后,这卢氏县城的地方豪强在城外那也已经是等候多时了,这些地方豪强准备好了酒肉粮草外加让铁营弟兄们乐呵的女眷来慰劳铁营的弟兄。

当这卢氏县的豪强打探到铁营在从嵩县往卢氏县进军之前,这群地方豪强便聚在一块商量对策,最后这卢氏县的豪强一致认为这铁贼虽然被卢老爷击败,但也并不是他们可以抗衡的。

所以他们一致决定打开城门迎铁贼进城,并奉上酒肉粮草女眷花钱买上一个平安,如此一来那铁贼也不好意思在县城内大搞零元购活动祸害他们的家产。

卢氏县豪强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向铁贼投降,主要还是这卢氏县城已经在事实上脱离了大明朝廷的掌控。

那卢氏县城隔壁的嵩县自从设立守备营之后那好歹有官员敢来上任,以县城为中心附近的一片区域基本上还处于官府的统治之下,也就那些偏离城区的乡镇被贼寇给占了去。

而这卢氏县城因为河南省的财政实在难以负担再设立一支守备营,所以这个陕豫交界处的山区县城在没有官兵保护的情况下差不多有十几年没有官员敢来上任。

就连本地官绅豪强也不敢到县衙当佐贰官,县衙的政务就靠几个胥吏撑着,县城的防务全靠这群豪强的家丁来维持,整个卢氏县从县城到城外的乡镇基本上已经是处于一个自治的状态。

那嵩县偏低城区的乡镇虽然处于土匪的势力范围之内,但嵩县的土匪慑于嵩县官兵的威胁,还是与传统的土匪一样把山寨设立在深山之中占山为王。

并没有下山到村里面插旗子占地盘公然与官府叫板,而是在乡村集镇里找几个话事人替他们收保护费养活山里的土匪。

但这卢氏县城的乡镇就不一样了,这县域境内的乡村集镇都插着各路土匪的旗帜,山里的土匪几乎已经全部下山与官府公开的叫板。

那有的一个村子里面插着两个不同土匪的旗子,村头一个大王村尾一个当家,场面相当的离谱。

稍微大一点的乡村集镇甚至还出现战国七雄三国志这种奇葩情况。

有一些在山区内封闭的村庄里,甚至还有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称王称帝的土匪。

这些草头王各种搞笑的操作那也是层出不穷瞧着令人忍俊不禁。

铁营这一路到卢氏县城的路上看到的景象那也是非常的热闹,这些土匪在山里的时候就经常因为抢地盘干仗,这下山之后那这干仗干的比在山里面还要频繁激烈。

这帮土匪白天一块下地里面去干活,等到了晚上抄家伙搞偷袭的情况那是比比皆是,一天到晚的整的那叫一个热闹,日子别提过的有多么的紧张刺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