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饭没好人先到

沈星河的鞋跟叩在青石板上,比平时快了两拍。

手机还贴着耳朵,林夏的声音被风声揉碎了传过来:“你爸今早六点就起床淘米了。”他脚步顿了顿,雨过天晴的石板有些湿滑,裤脚沾了星点水痕。

“以往不都是傍晚才生火?”他问,喉咙发紧。

林夏笑出声,带着点暖:“他说‘星河爱吃刚刮的焦屑’,得掐着点烧。”

焦屑。

沈星河想起上周在老屋吃饭,锅巴刮晚了些,边角发苦,他顺口说了句“要是再焦点就好了”。

原以为父亲只是应了声“知道”,却不想老人记在心里,连火候都要掐到分秒。

他望着前面歪歪扭扭的院角——老槐树的枝桠已经探过围墙,绿叶间还挂着雨珠,滴在青石板上,叮咚作响。

推开门时,灶间的热气先裹了上来。

沈建国正猫着腰往灶膛里添柴,背影像张弓。

听见动静,他慌忙直起身子,额头的汗混着灶灰,在眉间洇出条黑道。

“回来啦?”他搓了搓手,掌心还沾着米屑,“锅刚冒气,再焖会儿。”

沈星河凑近看,铁锅沿儿正“咕嘟咕嘟”冒白汽,米香裹着柴草的烟火气往鼻子里钻。

父亲的手指在灶火边悬着,一会儿往左拨拨柴火,一会儿往右压压,像在调弦。

“还不焖?”他问。

沈建国嘀咕着,用手背试了试锅沿的温度:“你上次说火候差三分钟,这次……得准。”

沈星河蹲下来,替父亲拨了拨柴。

灶火烧得旺,映得父亲鬓角的白发发亮。

“爸,我爱吃糊的,不挑分钟。”他说。

沈建国抬头,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可你妈说,差三分钟,米就散了。”

这句话像根细针,扎得沈星河鼻尖发酸。

他忽然想起母亲生前总系着蓝布围裙,站在灶前看火候的模样。

那时父亲总嫌她麻烦:“差不多得了,哪有那么多讲究。”如今母亲走了十年,父亲却把那些“讲究”刻进了骨缝里——他记得的从来不是儿子的口味,是妻子的规矩,是这个家曾经的温度。

饭成时,木锅盖一掀,白汽腾起来,模糊了三人的眼。

沈星河照例盛了一碗,轻轻放在八仙桌中央的遗像前。

瓷碗底碰着桌沿,发出清脆的响。

“今天……多摆一副碗筷。”沈建国突然说。

他抬头,见父亲已经把林夏的青瓷碗放在自己右手边——那位置,正是母亲生前夹菜时总坐的地方。

林夏低头扒饭,睫毛在眼下投出小扇子似的影子。

她的指尖搭在碗沿,微微发颤,像片落在水面的树叶。

沈星河没说话,伸手把母亲常用的铝饭盒往桌中央推了推。

那饭盒的漆早掉了,边缘磕出好多小坑,此刻却像块磁石,把三个人的目光都吸了过去——父亲的、林夏的、还有遗像里母亲含笑的。

饭后,林夏擦着桌子提议:“要不把‘星星角’迁到堂屋吧?和阿姨的遗像作伴。”所谓“星星角”,是沈星河这些年攒的旧物:小学的红领巾、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第一次签的商业合同,都用红绳系着挂在书房墙上。

沈星河犹豫:“这屋太久没人住……”话没说完,沈建国已经蹬着梯子翻箱倒柜,灰尘簌簌落下来。

“早糊好了,就等你一句话。”老人从木箱底抽出一卷红纸,展开时“哗啦”响。

那是用旧饭票和红纸裱成的挂轴,墨迹未干的四个大字“灶火人家”,笔锋歪歪扭扭,倒比任何名家字都烫人。

“你妈走前,拉着我的手说,‘老沈,咱这屋,得重新热起来。’”他用袖口擦了擦镜框,“我就想着,等星河愿意回家了,把这挂起来。”

当晚,沈星河蹲在临时住处的行李箱前,往纸箱里塞书。

手机在床头震动,是林夏发来的视频。

画面里,老屋堂屋的墙上,“星星角”的红绳已经系好,母亲的遗像端端正正挂在中间,旁边是“灶火人家”的挂轴。

镜头往上移,三口旧锅并排挂在梁上——那是母亲的炒菜锅、父亲的烧水锅、他小时候用的小奶锅,锅底映着月光,像三轮小小的太阳。

他发消息:“明天起,我掌早灶。”发送键按下的瞬间,他点开导航软件,把“临时公寓”的收藏夹轻轻往左一滑。

删除提示跳出来时,窗外的老槐树正摇着叶子,沙沙的响声里,他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搬回老屋那晚,沈星河在木箱最底层放了陈阿婆给的陶罐。

三十六颗纸星挤在罐子里,最上面那颗泛着旧黄——是1998年的早餐券折的,边角还留着豆浆渍。

他合箱时,听见灶间传来“咔嗒”一声,像火钳碰着铁锅。

月光透过窗棂爬进来,在床头投下树影。

沈星河躺着,闻着屋里若有若无的柴草香,迷迷糊糊要睡过去时,听见风里飘来句极轻的话,像从好远好远的地方飘来的:“明早的米,得提前泡上。”

第三日清晨五点半,沈星河被一阵细碎的响动惊醒。

他迷迷糊糊披了件外衣,推开卧室门,看见灶间的门缝里漏出点光——有人在里面走动,影子投在墙上,像片摇晃的叶子。

喜欢逆流韶华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逆流韶华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